当前位置: 包装机器 >> 包装机器优势 >> 石头科技能否重温千元股
作者:陈晚邻
编辑:晨鹤
风品:邓亮沈禾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A股倒春寒,来得有些猛。
春节后短短10个交易日,三大股指震荡、基金抱团股跌下神坛,千元股阵营也表现尴尬:大白马贵州茅台,市值蒸发亿;“女人茅台”爱美客股价缩水近四成,跌出千元阵营。
“科创板发行价之王”石头科技,也风光不再。从开年元高点,一度跌至元。截止3月4日收盘,股价元。
直观看,“不淡定”与解禁关系密切。
2月22日,石头科技迎来约.87万股解禁,占公司总股本的42.87%。以当日股价计,解禁市值高达.08亿元。
当晚,减持公告即接踵而至。10名股东拟减持.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不超11.10%。按22日收盘价计,减持规模超70亿元。
刚刚解禁,股东就集中减持,急迫中透露什么信号?千元牛股难道不香了?
01亿解禁股东何以集中减持?
客观而言,解禁后减持,说到底也是市场行为。只要合法信披、落袋为安也无可厚非。况且上市以来,石头科技涨幅数倍,大小股东已赚的盆满钵满。
如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曹中铭所言,巨量减持与其高高在上的股价密切相关。毕竟,减持股东均是发起人股东,其持股成本并不高。且由于石头科技股价已涨至千元以上高位,此时减持,能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然细品这份解禁名单:石头时代、丁迪、高榕、启明、顺为、天津金米、公司董监高毛国华、吴震、万云鹏、几乎包含了除公司CEO昌敬之外的多数核心股东。大手笔集中减持,是否太过扎眼?
越优质公司,越有稀缺性。上述减持方应该清楚“下车容易上车难”。尤其在A股回归价值投资的当下,下金蛋的鸡,谁舍得这么大卖呢?
是否看空后续成长性,留给时间作答,但对股价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解禁前一交易日,石头科技股价高达.99元,是仅次于贵州茅台和爱美客的A股第三高价股。而解禁当日,股价即大跌12%,股价跌落千元。
股价遇冷是有逻辑的,根据上文解禁金额,后续大波减持或还在路上。
实际上,一些机构早已先知先觉,撤退态度决绝。
据Metal财经消息,Wind数据显示,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券商石头科技持股数量分别为32.23万股、23.95万股和0.25万股,持股比例骤降至0.02%。
股吧里,用户“非攻即墨”发帖:“希望散户们不要被忽悠了,大解禁,大减持,本公司的高管争先恐后减持说明什么?能涨为什么他不留着?说明股价不值这个价钱......”
是否偏激片面,留给时间作答,但从股价震荡看,的确也代表了一些投资者的顾虑。
放眼A股,股东一次性减持超10%的公司股份,也较罕见。何况,其中还包括数位董监高成员。
产经观察家丁少将指出,从目前市值、市盈率看,石头科技在资本市场明显偏离了正常价值,股价存在较大下行空间。“从业务层面上来说,与扫地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科沃斯相比,石头科技显然在技术研发、品牌、产品的丰富性等方面都存一定差距,高市值显然不太正常。”
另一方面,这也与之前基金经理们的抱团“炒作”有关。曹中铭认为,抱团股表现非常抢眼,背后则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追捧”的结果。像石头科技去年2月份上市,一季度末,基金持股35家;二季度末上涨至家;三季度末虽降为60家,但持股占比提升;四季度末又涨至73家。公募基金的抱团取暖,个中亦不乏盲目的成分在内。
02是是非非“去小米化”
从此看,股市此次寒流,也并非完全坏事,起码可洗洗浮躁、挤挤泡沫,让价值理性回归,更显穿越牛熊的真金可贵。
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若自身基本面足够优秀,成长性、稳健性足够强悍,石头科技也无需为减持懊恼。
梳理发展脉络,飞黄腾达与“小米基因”密切相关。
公开信息显示,石头科技成立于年7月,年9月获得雷军系顺为资本投资。截至年底,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天津金米分别持有石头科技9.64%和8.89%股份,为第二和第三大股东。
年9月,石头科技首款产品“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上市。招股书显示,年通过小米模式产生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可以说,石头科技从0到1的建立,离不开小米孵化助力。
而伴随发展壮大,如何去小米化,已是重要命题。年9月及年3月,石头科技相继推出“石头智能扫地机器人”和“小瓦智能扫地机器人”等自有品牌产品。年上半年,虽然小米还是第一大客户,但其自有品牌占比已升至83.62%。
由此,石头与小米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进而引发舆论热议,石头科技是否在“去小米化”?两者是否由合作关系转变为竞合关系。尤其是此次减持,“小米系”顺为、天津金米赫然在列。
对此,石头科技回应媒体称,股东减持是“正常操作”,公司与小米始终保持战略合作关系。
客观数据最有发言权。、年及年上半年度,石头科技通过小米模式产生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0.36%、50.17%和43.01%,呈逐年下降趋势。
年上半年,石头科技共销售96.57万台扫地机器人,销售收入17.02亿元。其中,公司自有品牌扫地机器人实现销售75.3万台,销售收入14.85亿元,收入占比提升至83.62%。
成绩值得肯定,但也是有代价的。
首先就是销售渠道。发力自有品牌,自然需要开辟新销售渠道,直接导致其销售费增加。
财报显示,年,石头科技销售费用率已较年的5.34%升至8.41%,年前三季度进一步升至12.36%,对净利润的侵蚀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往期看,石头科技4年营收增长20倍的“奇迹”,离不开小米集团的“背靠大树好乘凉”。那么上述变化下,这种豪横增长是否还能继续,石头迫切需要证明。
这种价值自证,并非易事。
招股书显示,其与米家产品存在竞争关系风险、共有专利风险、核心供应商相重合,部分自有品牌渠道依赖等风险。
截至年上半年,石头科技与小米共有的59项境内专利中有26项应用在自有品牌,5项境外专利则全部应用于自有品牌。同时,石头科技的主要核心供应商欣旺达、德赛电池、AVNETTECHNOLOGYHONGKONGLIMITED等,也同时为小米手机供应手机电池和蓝牙产品,双方存在部分核心供应商重合。
单从此看,石头科技与小米间仍关联紧密,专利供应商等关键因素的重合,让上述战略合作关系一说并非虚言。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认为,小米生态在“批发”上市公司方面,似乎正在形成一个产业,做完一家再去做下一家,在做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注重技术创新,更多地注重故事包装及营收利润等。
梳理上述打法,短期高效高速,亦符合资本胃口,但长远是否掣肘自身发展,是否有埋雷隐患呢?
姑且抛开是否去小米化,快速长大的石头科技都不得不考量一个严肃话题:要想打开更多成长空间,更强稳健力,就必须尽快培养独立强大的产业生态链,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此夯实市场信心。这是其股价能否持续强势、重温千元股荣光的关键。
03增速瓶颈单一化隐忧
并非苛求。
虽股价高企,但其市场表现并不算太出彩。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年至年,竞品科沃斯零售额占比保持在40%之上,小米、石头分列第二、第三位。
不过,在毛利率、净利润方面,后浪石头科技要优于科沃斯,这或是石头科技股价更高的根本原因。
财报数据显示,年前三季度,石头科技毛利率51.25%,同期科沃斯为41.53%。
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引以为傲的更先进算法;其次是“小米系”的方法论:颜值高、定价低、打爆款;三是借势小米品牌、渠道优势,销售费远低于对手。加上石头科技基于自身“专注研发,外包生产”的轻资产模式,且较早布局高端产品,因而盈利能力较强。
但如上所文,这种优势也在出现变化,比如销售费用率的持续提升就是一个信号。同时,增长瓶颈也需注意。
业绩快报显示,石头科技年营收45.30亿元,同比微增7.74%;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8.6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5.19%。
乍看营利双增,牌面不错,然这已是其营收、净利增速连续第四年大滑。此前三年,营收增速分别为.95%、.72%和37.81%;归母净利增速为.05%、.11%和.52%。
爆发式增长成为过去式,增速瓶颈隐现,自然对资本信心形成压制。
何以至此呢?
眼光落到产品,新老竞品的持续追赶,赛道已是血拼模式。
如石头科技采用LDS激光雷达+SLAM算法的核心技术,将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应用在产品中,值得肯定。但“前浪”科沃斯觉醒后,意图布局更广的研发覆盖面:除SLAM算法外,还有dToF导航技术、OZMO振动擦地系统、AIVI视觉系统等等。
新入局者也气势汹汹,目前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品牌已近个,根据产品技术、清洁能力、质量、价格等维度可分多类档次。戴森入场、iRobot下沉,美的、海尔、苏泊尔等家电龙头也来搅局,竞争空前激烈。
作为新锐品牌,石头科技如何应对,如何保持潮头角色,也是一道思考题。
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曾在演讲中表示,“我做产品的方法论,打造颠覆行业的爆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然互动易平台,有投资者提问:“iRobot、科沃斯都相继推出了自动集尘座,云鲸也推出了自动洗拖布的产品小白鲸,在产品线上友商总是抢先一步,请问公司有没有相应的产品研发及推出计划?公司聚焦主业扫地机器人,但现阶段看,若仅做单一产品都不能持续保持领先性、创新性,公司形象将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二级市场对公司的信心。”
而石头科技的回答仅仅是“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