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包装机器 >> 包装机器优势 >> 小米手表体验手表形态的小米手机
自打小米在年发布了小米手环系列产品,便成功将当时售价普遍在千元以上的智能穿戴设备变得更加亲民。前不久,小米推出了自家的手表产品,将智能穿戴领域进一步扩张。在小米手表发布之前的预热可以看出,小米致力于将小米手表打造成一款能够最大程度脱离手机而使用的独立设备,并强调小米手表可以安装第三方App。IT之家也是拿到了这一产品,一起来看看吧。
外观
先来简单说说外观部分,首先是包装盒,小米手表的包装盒采用了长条黑色设计,正面印有小米手表的浮雕图案,背面印有小米手表产品亮点。打开包装盒后就是手表本体了,内容物有小米手表本体,电源适配器,触点式充电底座和产品说明书。
配色方面,小米手表标准版拥有典雅黑和科技银两种配色,尊享版则只有曜石黑一种,标准版和尊享版除了设计和材质上存在区别,在硬件配置上相同。IT之家拿到的是小米手表标准版典雅黑。
屏幕方面,小米手表采用了一块1.78英寸AMOLED材质的方形表盘,分辨率为×,PPI。以正常看表的距离来说,这款屏幕观感非常细腻,显示效果还是不错的。标准版的表盘正面采用了四曲面玻璃的设计,尊享版则使用了蓝宝石工艺。
手表中框部分,小米手表标准版采用铝合金磨砂中框,采用了氟橡胶表带,氟橡胶的特点是亲肤防过敏,成本也相对高一些,而尊享版的中框和表带均为不锈钢材质。实测小米手表的表带为18mm,卡扣拆卸也很方便,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自行购买表带更换。不过说明书上有写“使用非官方表带可能导致功能异常”,但小编个人认为一条表带而已,应该影响不大,别买到过敏的就好。
手表右侧为表冠和电源键,其中表冠可以进行旋转操作,可以快捷滚动表盘显示页面,转动表冠时还能感受到手表伴有清脆的马达振动。手表的麦克风位于两个按键中间。
转到手表另一侧,有一条线形的扬声器和透气孔。
来到手表背面,手表的后盖部分采用了陶瓷材质,中间为心率传感器和充电触点。
外观就简单说到这里,接下来说说使用体验。
连接与使用
小米手表开机后,首先进入配对环节。在该阶段需要用户在手机中下载安装两个App,一个是WearOSbyGoogle,另一个是小米穿戴。两款App安装完成后,首先使用小米穿戴连接手表,之后跳转至WearOSbyGoogle完成后续配对流程。完成配对后,即可在两个App分别对手表进行功能设置。两个App相辅相成,但功能上存在重复的地方。不能直接通过一个App完成所有手表的设置总归是有点遗憾,但目前市面上的搭载WearOS系统的手表似乎都需要这样的操作。两个App都分别有什么功能?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App截图
小米手表搭载基于WearOS的MIUIForWatch系统,这也是小米认为自己家的产品不同于其他市面上大多数手表的特点之一。小米认为,真正的智能手表应该是要有开放的操作系统,应该是腕上的智能手机,且应该支持安装和使用App。于是,就有了小米手表这款产品。
在操作上,小米手表的逻辑非常简单,即使是初次使用也很容易上手:左滑退出、下滑呼出状态、上滑查看通知、点击确认,且支持倾斜/触摸唤醒。值得一提的是,在手势中还有一项功能默认是关闭的,它叫手腕手势。这项功能在小编看来从最初的“真难用”变成了后面的“真香”,这项功能是利用手腕朝里外两个方向的甩动实现,手腕朝里翻为下拉通知栏,朝外翻是上拉菜单,甩动手腕回到主页。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之后真的非常好用,基本解放了另一只手,在右手拎着重物时来消息了,你就能知道这项功能有多香了。
▲手腕手势功能演示动图
小米手表拥有开放的表盘市场,表盘的选择与调整可以在前面提到的两款App中进行,也可直接在手表端完成操作。不过在App中仅可更换已下载好的表盘,或在小米穿戴App中将手机里的图片传输至手表的相册表盘中进行表盘自定义。用户最多可以添加9张图片,显示图片的分辨率与表盘相同为×,如果你喜欢DIY,多花一点时间就能做出更有意思的表盘。至于其他的表盘下载,则需要在手表端进行。
▲App端表盘管理界面
此外两个App中还可对手表进行卡片设置、通知管理、日程设置以及一些额外的功能添加,而配置完成后,可以说这两个App基本不用再开启了,这也是小米强调的独立性。在开通eSIM后,这只手表便可脱离手机独立进行通话、短信以及一些第三方应用的使用。
说到第三方应用支持,这也是小米手表的亮点之一。搭载MIUIForWatch的小米手表内置了应用商店,目前深度适配了包括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