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机器

口罩机涨价,从一台25万涨到120万2

发布时间:2022/8/29 18:29: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李彪张怀水

万,涨价%!这是目前一套口罩生产设备的价格。

疫情袭来,在巨大的需求驱动下,不少口罩生产企业纷纷扩产,更有大量外行准备跨界。

但这一行他们真的摸透了吗?他们可曾认真想过,疫情过后行业发展何去何从?到那时,现在咬牙买设备的人会不会再把设备“打骨折”卖出去……

生产篇:政府收购口罩每只2元

视频:记者实地探访口罩生产企业

“大年三十开始复工,24小时生产,每天大概能生产8万只口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温勇扯着沙哑的嗓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喊。

温勇是苏州艾洁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眼里,今年的春节似乎没什么年味,工厂不分昼夜,灯火通明,机器飞转。

这一幕也尽收记者眼底:3台机器飞速运转,每台机器旁边均有“全副武装”的工人将切割好的口罩成叠码齐,放在旁边的无菌台上。除这3台口罩机,另一台机器在一刻不停地生产口罩耳挂。

苏州艾洁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怀水摄

这家公司原来是给日本口罩企业做代工的,平时日产量在1万只左右,现在4台机器满负荷生产,每天产量提升至8万只。

尽管机器24小时不停,记者在车间里却并没有看见成堆口罩。苏州市相城区旺巷村党委书记陆建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复产之后,生产的所有口罩均由政府收购,不允许外流。“我们将收购的口罩统一分配给相关单位、街道、社区等,由他们分发给群众。”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江苏扬州医疗器械之乡——头桥镇。

江苏恒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这里两家生产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每天都在满负荷生产,过去1天生产不到1万只口罩,现在每天生产3万~4万只。“我现在一天接几十个电话,都在要口罩,但公司一只都没有,全部被政府收购了。”

数十家医疗器械店铺均没有口罩出售,许多店铺已大门紧闭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张怀水摄

头桥镇政府企管办一位负责人表示,口罩全部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分配,采购价格为0.8元~1元。

政府收购价的依据是什么?陆建中说,政府基本上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我们也看到企业的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在上升。”而温勇则认为“政府统一采购实际上是在扶持我们,我们只管努力生产,渠道和销路已经由政府包办了。”

政府的采购价能否让企业盈利?头桥镇企管办上述负责人表示,肯定会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我们准备对原材料进行奖补,另外,对4万只以内的口罩收购价格可能要调整到2元一只。”

成本篇:有企业原材料价格涨4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多万只。目前,我国的口罩产业链条清晰完整,成熟度高。

口罩生产原料主要是高溶脂纤维聚丙烯,目前国内产能比较充足。统计显示,年国内产量约为90万吨,1吨高溶脂纤维聚丙烯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万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万-25万只。

但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同时也表示,这次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时间正好与春节假期重合,由于口罩厂家和上游原辅料供应商基本都已停工,大批工人返乡过年,物流企业很多也已放假,使得口罩产能远远低于正常,市场供求矛盾极度紧张。

这自然带来了价格的上涨,这一点,企业深有体会。温勇告诉记者:“为了应对疫情,我们也想继续扩大生产,但原材料价格上涨了1~2倍,设备更是拿着钱还得排队,根本买不到。”江苏恒健负责人也表示原材料疯涨了1~4倍。

国内某大型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冯霆(化名)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疫情期间,为了防止员工感染,企业包了两个宾馆作为员工宿舍,免费提供食宿。个房间每天花费4元。为提高员工积极性,每天每人额外补贴元,共计2万多元。“在不包括3倍工资的情况下,多个员工这些开销一天就要10多万元。”

成本不仅体现在这些方面。冯霆介绍,春节期间厂里紧急复产,当时大部分上游供应商都放假了。原本口罩标识是外包给其他企业做的,现在自己印刷已来不及,最后只好用不干胶贴在口罩包装袋外面,告知产品、型号、使用方法等。不干胶标识0.6元一张,12个员工一天贴了只口罩。以3倍工资来算,加上不干胶的成本,仅此一项每只口罩的成本就增长了1.3元左右。

温勇也表示,在目前原材料价格攀升和工人工资提升的情况下,每只口罩的成本已经达到0.9元左右。陆建中则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都上千元,晚上加班还有额外的加班费。

“平时我们的口罩出厂价两三元的,这时候要达到五六元,几毛钱的现在要卖到两三块。”冯霆说。

产业篇:市场急剧扩张带来投机空间

口罩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绕不开两个关键时点:3年的非典和年的雾霾。

浙江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利平对此深有体会。

朝美日化是一家工业级防护口罩生产企业。虽然起步较早且专注于门槛更高的工业防护,但在当时防护意识不足、基本依靠纱布口罩的时代,企业发展之路并不好走。

朱利平回忆说:“年左右,中国人对呼吸防护领域的认知并没有现在那么强,那时候社会上大量使用多层纱布口罩,医院也是大量使用纱布口罩。”3年非典疫情的出现,过滤材料的口罩才开始被公众接受。

在非典时期,朝美日化曾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及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供应防非典口罩。

朱利平介绍,非典之前,当地生产口罩的企业只有一两家,非典期间冒出近百家作坊,导致原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上涨。但这阵风只刮了一个月左右。很多人购买的设备甚至还没有开机,疫情就控制住了。口罩市场供大于求,这些作坊一年内都没有接到一个大订单,99%的企业在一两年内倒闭了。

广州市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原本做劳保用品,正是在非典期间看到了口罩行业的发展潜力,开始着手转型。

冠桦负责人陈嘉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非典结束后,口罩市场实际上沉寂了很多年。

直到年,我国频繁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原本沉寂的口罩行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朱利平称,~年雾霾比较严重的时候,企业在保留原来口罩产量的前提下,新开发了针对雾霾的口罩。雾霾期间,每天增加5万~10万只产量,一度供不应求。

“年底,仅北京市场防护口罩的存量就达到2亿只,够每个北京人平均10个口罩。雾霾来了,很多资金注入,导致了产能过剩。”朱利平说,当时进入行业的很多企业,在、两年内又退出了。

雷利民也表示,年以来,由于严重雾霾天气影响,普通民众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使得口罩的市场需求量明显上升,产能迅速扩大。但由于国家治理雾霾的力度很大,近两年北京等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口罩滞销现象严重,也使得很多厂家纷纷停产转产,退出了市场。

眼下这阵风又刮了起来,很多人打起投机的主意。朱利平说:“(近期)许多朋友找我打听怎么建一个口罩厂,有朋友让我介绍设备厂家,有的让我介绍原材料厂家,还有人问我哪里可以买二手生产设备,我都在劝他们谨慎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以前都不是生产口罩的,完全是门外汉,有的甚至连口罩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

大家投机积极性高涨,让朱利平看到行业发展的危机。

他介绍,我国口罩价格比较透明,正常情况下没有那么高的利润支撑,价值低的口罩甚至是按照“分厘”计算利润的。“现在口罩市场很好,但是疫情期过了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朱利平说,原本25万元一套的设备现在要价万,疫情一过,很多企业新买进的设备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使用就搁置了,那时候去买一些二手货,就有可能打一折降至12万。

前景篇:口罩应升级为战略物资

“全民认知提高了以后,(口罩)会慢慢从防护用品变成日用品。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是健康的朝阳产业。”朱利平说。

陈嘉欣也给出了类似的预判,她甚至明确透露了冠桦的扩产计划:“这次疫情之后,我们的产能最少会扩大20%~30%。”

这种预判不无道理。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年中国内地口罩产业高速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年中国内地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而行业内对于口罩市场发展的研判主要是基于日本的口罩市场,尤其是家庭用口罩的市场潜力。

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统计,年日本全国的年产量约为55亿枚,其中家用口罩近43亿枚。

朱利平认为,日本人口大概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但平均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口罩年使用量相差几十倍。“我们相信,中国特别是一线城市对健康的认知提高以后,会逐渐把口罩作为日常用品,口罩行业肯定会慢慢壮大、发展。”

从长远来看,市场也许会不断扩大,但这次疫情来临和消去时,口罩市场的供需失衡更为人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4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