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包装机器 >> 包装机器优势 >> 一口上万细数那些百万千万的古董级普洱
在收藏界,器物可以经久存新,但能存放百年的、且依旧拥有生命力和品饮价值的食品,除普洱外少之又少。
陈年普洱更被称为“可以饮的古董”,深受收藏家和专业茶人爱戴追捧。而晚清至民国年间云南各茶号所制古董茶,偶有留存至今者,被尊为“号级茶”,是公认的茶中绝品。
Lot同庆号皮包圆饼普洱茶Lot宋聘号纸柱装普洱压紧茶
近年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等普洱茶拍卖屡破纪录,百万级千万级普洱茶藏品多有出现,以下与藏友共赏。
1.号级茶(年以前)
Lot同昌号皮葫芦普洱散茶号级茶是真正意义上的“古董茶”,一般指晚清至解放初期由私人茶号出品的茶叶,因而命名方式也以茶号命名。
当时主要的茶号有:乾利贞,宋聘,杨聘,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敬昌号等。如今这几个茶号遗留下来的老茶,市面上存量极少。
号级茶的茶饼为“裸饼”,没有后来印级茶那样的纸包装,通常只是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压在紧压茶内,也就是“内飞”。
“内飞”是号级茶重要的识别商标。时人常说的“红标”“蓝标”等,其实指的就是红色的内飞、蓝色的内飞。一般“红标”为上选,“蓝标”次之。
而号级茶拍出每饼百万元以上的价格是常事。
▲年·北京东正春拍会蓝标宋聘(一筒七饼,克)
成交价:RMB万元(含佣金)
▲百年蓝票宋聘号一筒七片,约克
成交价:.8万港币
▲年5月仕宏拍卖Lot
百年宋聘号.蓝标
数量:一筒七片
总重量:约g
仓储:干仓,完美
年份:约年代
工序:生茶
成交价:15,,港币
▲百年号级茶年紫票福元昌号一筒
年5月东京中央拍卖
成交价:26,,港币
一筒七片茶叶,重量为克
成为史上“最贵普洱茶王”
2.印级茶(50年代至70年代)
号级茶往下,便是印级茶。从年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至年,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
印级茶的产生起源于勐海茶厂成立之初,以在茶叶包装上印有不同颜色的茶字而得名,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当然,印级茶到黄印也就截止了,并没有其他橙印、青印之类的。
不难发现,从5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期,印级茶占据着普洱茶的主导地位,现在保留下的老茶,也大多数是印级茶。
▲仕宏拍卖Lot
五十年代大字红印青饼
数量:一筒七片
总重量:约g
年份:年代
工序:生茶
仓储:干仓
成交价:6,,港币
▲仕宏拍卖Lot
五十年代红印青饼
数量:四片
总重量:g
仓储:干仓
年份:年代
工序:生茶
成交价:3,,港币
▲仕宏拍卖Lot
五十年代金山楼旧藏无纸红印
数量:一筒七片
总重量:约g
仓储:干仓
年份:年代
工序:生茶
成交价:3,,港币
3.七子饼茶(年以后)
以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成立为标志。从文革时期圆茶改名为七子饼,在年之后,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并附印拼音字母,中间茶字以绿色为主,个别印红、黄色茶。
此时普洱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黄印,88青饼等。
七子饼茶是近年拍卖场上的新宠。
▲香港仕宏秋拍12提“八十年代末88青饼”
成交价:RMB万元
Lot
▲七十年代小黄印青饼
数量:七片
总重量:约g
年份:年代
工序:生茶
成交价:1,,港币
Lot
▲八十年代厚纸青饼
数量:两筒(共14片)
总重量:g,g
年份:年代
工序:生茶
成交价:2,,港币
▲八十年代厚纸青饼Lot
数量:一筒七片
总重量:约g
仓储:纯干仓
年份:年代
工序:生茶
成交价:1,,港币
从历届拍卖可看出,百年号级茶、印级茶依然高占榜首,而中生代茶渐成为新宠。能否保存完好不失品相和品质,也是其价值评估所在。那普洱茶存放需要注意哪些呢?
普洱茶存放须知:
普洱茶在专业仓库存储,条件可控的,在对温度、通风、整洁度等方面有严格的把控,为茶品的后期转化提供最有利条件。
相对而言,家庭存茶反而要更加复杂,因为每个家庭中的具体存放环境各不相同,存在更多的不可控性。
年棕昌泰(无字天书)家庭存放普洱茶技巧:
1、存茶三个条件:环境无异味、空气相对干燥、空气流动。相反,如果普洱茶的存放环境空气不流动(建议配杯通风设备),湿度、水分较大,茶叶发霉的概率就会非常高。湿度较大或江南梅雨季节建议配备除湿机。
2、家庭存茶要存放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容器)里面,有条件的话可以空出一间房或书房来存茶,尽量远离厨房卫生间。
中茶年布朗山大树茶3、容器可以选择透气性较好的紫砂、紫陶等陶制品。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它的后期转化必须要有空气的参与,不建议采用玻璃瓶等密闭容器或真空包装。
4、茶叶存储尽量不要拆掉笋壳包装,笋壳是三层结构,中间层是蜂窝状,它的通风、透气、防潮效果都很好。当然,也存在用笋壳包装的茶叶发霉的情况,如果存储环境中湿度太大,湿气就会渗透进去。
年海湾大红印作为“有生命的古董”,能有幸品饮百年历史的兴衰沉浮,着实令人感叹,但因存留较少而稀贵,能尝者到底少之又少。而爱茶除了品味也是修心,还是那句话,不论价几何,适合的喜欢的就是好茶。
—END—
文:紫砂之家;图: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科普分享,不作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