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包装机器 >> 包装机器发展 >> 高职生发明打工机器人助力中小企业缓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徐旻鹰于施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梁国胜)“以前打磨、切割、焊接、拧螺丝都要几个助手一起做项目才行,现在一台机器就搞定了。”这一段时间,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实训室里,魏毅天、洪嘉昱等几位同学正在改进“打工机器人”。
“打工机器人”外形。学校供图
还是大二学生的洪嘉昱,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梦想。“人应该专注于创新和设计等脑力和高级活动,而焊接、拧螺丝、搬东西这一类重复劳动,应该交给机器完成。”洪嘉昱说。
去年毕业季,团队指导老师黄文广教授和洪嘉昱一起观看国外工业4.0智能产线上人机协作的视频时,突生灵感,他们开始探讨如何发挥机器人在产线中的协作能力。
洪嘉昱发现,疫情背景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而他了解到,自己的学长学姐们似乎不太愿意去制造业工厂就业,尤其是去小微企业和工厂,更排斥“打工者”的称谓和身份。黄文广顺嘴一说:“那要不让机器人去打工吧。”于是,“打工机器人”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从创意到研发,同学们扎进实训室几个月,画设计图,打磨零件,自行组装调试,一次次在实际中尝试应用,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改进,终于,“打工机器人”诞生。
“打工机器人”具有远程监控功能,能保证机器人的状态随时上线。洪嘉昱和小伙伴们,在研发过程中克服并解决了电机驱动力不足、没有合适的机械臂定位算法、视觉算法高度依赖环境等具体问题,最终获得成功。
“‘打工机器人’由于良好的通用性和人机交互特性,可以实现机器对机器、人对机器的自由灵活组配,降低了机器人的进入门槛,使得机器人不需要过多设定也不需要编程,就可以直接融入现场进行协作。”黄文广发现,随着国内智能化自动化的大趋势和疫情大背景下人力成本的提升,工厂和企业越来越需要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但是自动化机器人往往门槛高、专业性要求高、成本高、适用面窄,很多工厂和企业不敢尝试,甚至尝试后又用回人工。
团队成员应用“打工机器人”的工业互联功能进行远程调试。学校供图
“打工机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和工厂的实际需求,年开年至今,已向浙江生花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杭州小微企业交付数十台。
浙江生花智能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洪雷表示:“我们公司专业从事包装机械和成套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疫情冲击下整个行业都存在招工用工难的问题,无法增加人手的情况下装配、检测等重复性工作希望能实现自动化。”
马洪雷发现,“打工机器人”可以满足自动化改造需求,操作简便,与工人的配合紧密,不仅支持人机协作,还同时支持装配和检测任务,一台机器人能完成的工作量和两位熟练工相当。“如果我们所需熟练工全部替换为打工机器人,用工成本能降低一半以上,对接下来渡过疫情难关有直接帮助。”马洪雷说。
小获成功后,同学们有了更多信心,研发和改进也继续着。他们不断完善着这款“打工机器人”的功能,从仅能通过视觉抓取物体和自动搬运到现在已经集全向移动、自动跟随、语音识别、故障检测、力反馈机械臂、室内定位等6大功能模块,快速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
截至目前,该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