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包装机器 >> 包装机器资源 >> 密封通风避光这些存茶概念,你很有可能
《1》
菜谱里,很喜欢写一个词——适量。
大约是觉得众口难调,所以放多少油,撒多少盐,量化的不能太具体,掌勺人得自行把握。
如此貌似很人性化,但实际中,问题不少。
要么,是厨房小白们吐槽:说了等于没说。
要么,同一个“适量”,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于是,会做菜的,对量化的把握似乎更到位,出来的效果也是美味异常。
而本就不会或不擅长厨艺的,要么完全不知道怎么做,要么做出来的味道,一言难尽。
《2》
看菜谱是如此,存茶,也很类似。
“密封、防潮、避光、通风、防异味...”
茶书上、公号文章里、短视频中,甚至茶叶包装上,都随处可见这些关于“存放条件”的描述。
这些存茶关键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字面意思都很通俗易懂。
很多茶友一看,也是——噢,这个我会!
乐呵呵就回家喝茶、存茶去了。
真懂了吗?
来看看这些来自天南海北诸多茶友的追问:
“怎么密封,我家里没有真空封口机啊?”
“既要密封,又说要通风,这不是矛盾吗?”
“避光,是避太阳光吗?我怎么看茶店里都是摆在架子上的?”
......
看到这里,会不会有一种“好像这些题我也不会”的感觉?
或者是,再平添一丝“我的茶会不会存坏了?”的慌乱?
《3》
对于这些司空见惯了的存茶要诀,很多茶友的理解或许并没有如想象中那么精准。
或者,偏差很大。
这也就导致了在实际存茶中,要么不会存,随意放置了事,要么各自想当然,存法五花八门。
把茶存好,终究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那么,日常存茶中,有哪些容易引发误解的“关键点”?
而正确的理解,又该是什么呢?
一起来看。
之一、密封:未必要“真空”
说到存茶时要“密封”,估计有人脑中瞬间出现的是一个家庭收纳用的简易抽真空装置。
冬天的厚棉被,鼓鼓囊囊的羽绒服...套进袋子里,抽出空气,瞬间扁平紧结,节约空间还防潮防虫蛀。
按密封效果,真空包装无疑是上佳选择。
但茶友们仔细想一下,你在实际中对真空包装的茶品印象是不是大多还是来自于小袋泡装的清香型铁观音?
市面上那么多茶,完全真空的,好像比例也没有很高。
为什么?
有些茶类,不需要密封,如普洱、六堡茶等黑茶类;
而需要“密封”存放的那些茶,又因各自的特性和存放需求,对“密封”程度的要求不同。
就像菜谱里的“适量”,需要灵活运用。
典型的,如白茶。
关于白茶存放,我们常说的两个字,是“密封”。
日常随时取用品饮的白茶饼、散茶,也是建议在拿取后及时放进较为厚实的、带密封条的专用铝箔袋内。
而最推荐的长期存老白茶的包装方式,则是“塑料袋+铝箔袋+纸箱”的“三层包装法”。
三层包装法,对于白茶“向后看”的特性,非常适用。
避光、防潮又足够密封,既为存放扫清了障碍,也保证了氧气的适度参与,使得可以更好的踏上后期转化进阶之路。
而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真空”包装法,只会让白茶的茶味原地踏步直至倒退,反倒是水至清则无鱼了。
综上,存茶要诀的“密封”,在实际茶叶存放的操作中,更多是相对于随意敞口放置而言。
对于有“密封”要求的茶品,可选择辅助使用封口夹、自封袋或带封口条的专用存茶袋等,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之二、通风:茶通风还是存放环境通风?
小编曾见过一个朋友的操作:散装的白茶寿眉,没有加任何包装,直接放进紫砂缸里加盖存放。
问其缘故,美其名曰“通风”。(紫砂器存茶不是最利于通风么?)
得知错了,怪起来之前看到的存茶科普不细致:他们也没说是茶叶通风还是环境通风呀!
正解:
存茶要诀中的“通风”(或适量通风),针对的更多是存茶环境。
存茶的空间,要有适当空气流通,保持自然健康的环境,才更有利于茶叶存放和转化。
而不是让需要密封存放的茶品,不加包装或包装大开,和外界空气亲密接触或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一间屋子如果长时间门窗封闭,往往室内空气质量堪忧。
人如果长时间生活在阴暗、通风不好的环境里,健康也会受影响。
存茶,也是如此。
怎么样才能存出好喝的茶,不妨牢记一条:人喜欢的环境也是茶喜欢的环境。
之三、避光:包括灯光吗?
存茶要诀里,不论茶类,几乎都要求“避光”。
有些茶友不明白:有阳光不是更利于防潮吗,难道茶叶也怕晒黑?
为什么要避光?
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成分,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会产生变化,导致茶叶改变性状甚至变质。
其中,光照是一大因素。
茶叶在存放过程中,自身所含的色素、维生素、茶氨酸等物质都会因光的照射而发生化学反应,使得茶品色泽变暗、营养物质损失、香气散失、滋味变差等等。
因此,存茶时要注意避光。
避光,是指自然光还是灯光?
正解:都包括。
自然光对茶叶的影响较容易理解,而已有研究表明,一定强度、长时间的灯光照射,也会改变茶叶的外观和内质,导致存茶失败。
日常家庭中,有些茶友喜欢把存茶精心布置在客厅、书房的展示柜上,特别讲究的,可能还搭配有精巧的射灯...
美则美矣,但完全违背了“避光”的存茶原则,非常之不建议。
《4》
存茶,从来就没有偷懒且通用的方法。
白茶的转化要三层密封装箱,普洱茶存放时就可以直接装篓;
绿茶建议放进冰箱冷藏甚至冷冻,红茶在自然环境中就可以保存的很好。
不能简单的把存普洱茶的方法往白茶身上套,也不能用存绿茶的方式来要求红茶。
茶品不同,存法不同,地域不同,存放不同。
甚至日常喝的茶和长期藏的茶,存放的方式也有区别。
但同时,存茶,其实也不难。
把握住大原则,再有针对性的完善好小细节,就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