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包装机器 >> 包装机器发展 >> 最美退役军人包装线上的工匠
「本文来源:青岛早报」
郝全青人物名片年龄:55岁身份:青岛啤酒厂包装部线长以慢、专、精的工匠精神,把每一瓶啤酒都做到极致。盛夏的青岛,空气里处处飘荡着浓郁的麦芽香气,甘醇沁香的啤酒调动着人的激情,与青岛欢聚与世界干杯。然而在喧嚣背后,每一瓶啤酒的上市,考验的都是操作人员的敬业心、精细度。“你的心必须是静的,不能有丝毫的疏忽疏漏。”“青岛市最美退役军人”郝全青,就是这样一位坚守在啤酒包装一线近35年的“青啤匠人”。他创造了多项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全青换瓶法”,解决罐装过程“瓶颈性”问题;“全青降TPO法”,突破了原本被德国人垄断的“禁区性”技术……坚持把“做好酒”当作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以慢、专、精的工匠精神,把每一瓶啤酒都做到极致,将青岛啤酒这块享誉世界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每一瓶啤酒都是自己的作品郝全青年从部队转业进入青岛啤酒厂,从操作工,逐步成长为值班长、工段长,最后成为啤酒包装领域的专家,先后获得齐鲁工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称号,刚刚获得的年度“青岛市最美退役军人”的荣誉,更让他欣喜和感动。“在部队服役期间,我从事的是飞机的维护保养工作,所以对机械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敏锐性。”作为一名复转军人,郝全青骨子里就有一种“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扛就扛红旗”的韧劲,凭借着在部队锤炼出的优秀品质,他踏实肯干,勤奋学习,近35年如一日,每当看到经他之手包装好的青岛啤酒,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竖起大拇指时,郝全青满满都是自豪感。近35年来,郝全青每天不知疲倦地奔忙在啤酒包装生产线,不服输,不怕吃苦,在基层操作岗位勤奋钻研,以实际行动诠释“好人酿好酒”的工匠精神。在外人眼中,啤酒包装就是跟各种冷冰冰的机器设备、瓶瓶罐罐和各种数据打交道,在青岛啤酒厂包装部一待就是近35年的郝全青,平常的工作一定非常枯燥,这不仅考验匠人的技能,更磨炼一个人的心性。但郝全青却在平凡的坚守中,把啤酒包装干得风生水起,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虽然我们从事的是平凡而普通的工作,虽然难免日复一日的枯燥,但每一瓶酒,都是自己的作品,是自己的尊严,来不得半点马虎。”目前担任青岛啤酒厂包装部6号线线长的郝全青,把工作当事业来做,把每一次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看作是一种成长和经验的积累,更是对自己心性和耐性的修炼。刻苦钻研创造多项操作法凭借肯钻研、肯学习的一股“钻劲”,郝全青练就了一身绝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技能王”。在技术革新、节能降耗、生产效率等各方面,经他手制订实施的大大小小的改造方案,恐怕连他本人也记不全了。善于“解难题”、勤于“攀高峰”、敢于“突禁区”,他创造了多项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记者在青岛啤酒厂看到,生产已经开始向“高、精、特、新”转型,并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小瓶化、多频次、多品种”的模式。“我们以前就干3个品种,现在要干多个品种,这中间频繁的工艺、设备转换是很繁琐和复杂的。”为了攻破罐装过程“瓶颈性”问题,郝全青发明了“全青换瓶法”,这项操作法在公司60多家工厂推广。装酒机是整条生产线的心脏,在装酒过程中,氧气含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关系到啤酒的新鲜口感和风味稳定性,这是衡量啤酒包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郝全青带领团队用了近3年的时间发明了“全青降TPO法”,突破了这一原本被德国人垄断的“禁区性”技术。同时,这样一位“老师傅”,先后带的徒弟也可谓桃李满工厂,很多都已成长为生产线上的操作能手。郝全青被聘任为首批“青啤公司技能大师”,并设置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徒弟签订《带徒协议》,从而启动青岛啤酒新时期“大师带徒”计划。在他的带领下,包装6号线工段连续突破生产瓶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成为青啤公司业绩突出的工人先锋队。智能化更需要“匠心守初心”“就像卖油翁一样,唯手熟尔。每天潜心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早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郝全青低调地说。在他看来,在一切讲求效率、趋向智能化的时代,“庖丁解牛、干将莫邪”更让我们感受到“匠人匠心”的必要性,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至,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从洗瓶机到码垛机,每一截输送,每一个酒阀,都留下了郝全青坚实、匠心的手掌印。在啤酒的整个酿造过程中,啤酒包装线是技术比较复杂、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从洗瓶机、验瓶机、灌装压盖机、贴标机、装箱机、码垛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线生产效率。因此,如何全面地观察、分析生产系统的运行情况,什么时候加料,对包装质量的抽检,及时地排除故障、调整维修,使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各个单机协调运作、连续工作,考验的就是线长的智慧及操作人员的“匠心”。“机器越智能,越需要工匠精神,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需要人的精细化操作和智慧驾驭。工匠精神对我而言,就是把每一瓶啤酒的口味做好,包装做得极致精美,让每一位消费者不仅喝着舒服,看着也要舒服。”郝全青握住一瓶啤酒说道,“其实我们追求得很简单,就是一瓶完美无瑕疵的啤酒,给消费者提供最好的青岛啤酒。”与时俱进“灯塔”照耀前行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匠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郝全青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亲眼见证了厂里生产的啤酒品种从3个增加到几十个,后来又一路攀升到现在的多个。大规模、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正在转化为个性化、柔性化生产。每条生产线上的品种转换非常频繁,小品种、多频次已经成为生产常态。年3月15日,青岛啤酒厂获评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郝全青所在的青岛啤酒厂包装部6号线也实施了智能改造升级。依托各种传感器、智能识别和数据传输,生产全过程均实现了全自动控制,机器视觉替代人眼检测,AGV小车取代人工作业,成品自动入库管理,从原料投料到制造再到成品出库都无人干预。“要学得多了,工作变少了。”对郝全青来说,“灯塔工厂”还意味着工作环境的改善,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长时间、高强度地守在生产线上,现在只需要拿着一部平板电脑进行巡检,所有的生产数据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发现问题都可以提前干预。“啤酒包装是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对啤酒质量影响最大的工艺过程。”郝全青认为,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啤酒的包装质量,追求产品的高品质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因此,“为了达到消费者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啤酒包装的内在质量,保证酿造好的啤酒,保持原有的质量指标;另一方面要追求极致完美、无瑕疵的外观。”郝全青把自己对于啤酒包装的每一步工作,都要求专注于精,细致于微。本版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杨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